|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商品名称: | 宝宝这一年全3册 |
作者: | 侯魏魏 著 |
市场价: | 84 |
ISBN号: | |
出版社: | |
商品类型: | 图书 |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
装帧:平装 | 开本:16开 | 语种:中文 |
出版时间:(咨询特价)-8-1 | 版次:1 | 页数:3册 |
商品尺寸: | 纸张:胶版纸 | 重量:(咨询特价)g |
编辑推荐 | |
这是一套按照年龄系统介绍幼儿心理的教育指导作品 美国心理学家路易丝@埃姆斯指出: 每长大一岁,你的孩子都会变得与以往截然不同! 1岁,他很乖巧; 2岁,他变得非常叛逆; 3岁,他开始决心做个好孩子; 4岁,他又变得粗野! …… 每一年,你都需要重新认识和了解你的孩子! 1岁,建立安全感*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是不可逆的,错过了就再也弥补不回来; 2岁,自我意识萌发的时期,认识到“我”的关键期,要帮助孩子建立“我”的概念; 3岁,取悦妈妈的时期,妈妈如果此时对孩子进行规则教育,会事半功倍; 4岁,狂野粗暴的时期,诅咒敏感期,但同时也是热情奔放的年纪,内向的孩子可以利用此时进行适当调整; 5岁,开放并逐渐走向自律的时期,可以有意识培养孩子的自律精神; 6岁,叛逆期,自我意识高速发展,自律精神更加突出,培养孩子独立精神*好的时期。。。。。 如果你不知道这些,那么你会感觉孩子在某些年龄总是那么难带;如果你知道了孩子心底的秘密,你会发现孩子*难带的时期正是能够让他们迅速成长的时期。 |
目录 | |
宝宝这一年:1岁,安全感建立关键期 每长大一岁, 你的孩子都会变得与以往截然不同! 宝宝这一年:2岁,自我意识建立关键期 每长大一岁, 你的孩子都会变得与以往截然不同! 宝宝这一年:3岁,规则意识建立关键期 每长大一岁, 你的孩子都会变得与以往截然不同! |
内容推荐 | |
1岁孩子的心理特点是什么? |
作者简介 | |
侯魏魏 中国科学院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博士,对现代幼儿心理与家庭教育中常见问题有较深了解。在0~12岁儿童发展及教学方面,有独到的见解和看法。现在一家教育中心从事家庭教育咨询工作。 |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 |
心理与认知发展飞速 突飞猛进的第一年 刚出生的小婴儿,基本上是一个一天到晚只知道睡觉的小。他对周围发生的一切都漠不关心,除了用哭叫向照顾他的父母或亲人提出要求以外,很难有肢体动作的表达。大大的眼睛只能看到大约20厘米远的地番他是无所畏惧的,即使他面前有一条吐着信子的毒蛇,也浑然不觉危险。他除了没有防御(躲闪)能力外,感知上也是比较弱的。 3~4个月后,躺在襁褓中的“小粉团”逐渐不安分起来,他开始不安于静静地躺卧在那里独享那份“自得”和“宁静”,而是要追寻妈妈的身影,希望参与到周围这个热闹又充满神秘的世界,想看新奇的色彩,听悦耳的声音。他笨拙地翻动着沉重的身体,目的就是要看看这个世界,听听这个世界。 当他长到1岁时,就会变成一个眼睛明亮、好奇心极强、浑身充满活力的小家伙,他们喜欢到处走来走去,并开始学着用单个单词与爸爸妈妈进行沟通,在道别时会说“拜拜”,小手还会配合地摆动。想要他的玩具熊时会说“熊熊”,也能把玩具扔出去。想要外出,伸手就去推门,不再依赖爸爸妈妈。 这时,爸爸妈妈就需要费些力气,操些心了。告别躺卧时代的小婴儿,如同获得了解放,他们想说、想看、想闻、想尝、想摸,他要动用一切感官去感知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通过感知,他开始有心机,心智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尽管他对父母给自己的装扮无可挑剔,却喜欢站在镜子前欣赏自己。他是在臭美吗?显然不是,此时他的审美意识还很淡薄。他是在镜子里认出了自己,知道镜子里的那个可爱的小人就是他本人,而不是像从前那样,跑到镜子后面去找同自己面对面玩耍的小朋友。 1岁,多么神奇啊,从一个对外界几乎毫无反应的“小粉团”,到翻滚爬动的“小东西”,再到满地乱跑的精灵古怪的可爱小人,仅仅用了一年的时间。他的变化之快,令没有经验的爸爸妈妈既欣慰又是那么的力不从心,因为孩子变化得太快,而照顾孩子的爸爸妈妈反应又总是慢了半拍。 宝宝的心理和认知的巨大变化 当宝宝冲你微笑时,父母心里的那种幸福感油然而生,而宝宝也会被爸爸妈妈的亲切问候所触动,否则他们就不会用微笑来作为感情的回报。这说明宝宝的心理和认知,如感觉、知觉、注意、想象、思维、情绪等都在发展。不要以为几个月的小宝宝对于你的感情付出是无动于衷的,其实,宝宝一出生就已经具备各种感觉了,只是他的这些感觉还处于初级阶段,随着大脑机能的不断发展,并在丰富的环境刺激影响下,宝宝的各种感觉会迅速发震来。 在婴儿的所有感觉器官中,眼睛是最活跃、最主动、最重要的感官。对新生儿来说,除了睡眠时间,他们都在积极地运用眼睛察看周围的环境,收集信息。但世界在他的眼里,只有两个空间:够得着的和够不着的。凡是小胳膊碰不到的地方都很模糊,而近处的东西,大约是20~30厘米的距离,他可以看得清楚些。2~3个月的婴儿,视觉已经比较集中而灵活,能够对人脸或彩色画像长时间地集中注视和微笑,他们喜欢和爸爸妈妈对视,仿佛只有注视才能使外界与他的小世界建立起。等到婴儿6个月时,他的视觉功能在许多方面已接近成人,他们能够注视距离较远的物体,如天上的飞机、月亮、街上的行人等,他们对于这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十分感兴趣,总是看不够,眼睛到处瞄着。 婴儿的听觉几乎和视觉同时出现,刚出生后不久的新生儿就有听觉反应了,会转头去寻找声源,但还不懂得辨别声音。3个月的婴儿已表现出对音乐的喜爱,给他听那些节奏欢快的儿童乐曲,小宝宝会呈现出欢快的表情。4个月后,他就能分辨出成人的声音了,当听到妈妈的声音,他就会表现得欢跃,而听到陌生人的声音就会有恐惧或拘谨感。等到宝宝七八个月时,他能听出音乐里不同的音调,听到熟悉的声音时,还会有模有样地去模仿。1岁左右的宝宝已经能够听懂爸爸妈妈的指令,会按照爸爸妈妈的口令作出不同的行动反应了。 婴儿与生俱来的对不同味道的反应,对他的生存有着重要意义。宝宝刚出生时就有味觉了,1个月以内的婴儿能辨别香、甜、柠檬汁和奎宁等不同味道。他对甜味最偏爱,对于苦、辣、酸、咸的态度则是消极的。而到4个月时,他们开始逐渐喜欢起咸味来,这种变化大概是在为他们开始吃非流质食物做准备吧!这时的宝宝对食物味道的微小改变已经很敏感。从6个月开始,宝宝的味觉发展进入了最发达时期。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1岁左右,过了婴儿期,则呈现慢慢衰退的趋势。 宝宝具有天生的辨别气味的能力,出生只有两天的小婴儿已拥有嗅觉。他可以闻出并辨别妈妈的气味,宝宝非常喜欢妈妈的气味,这会使他很有安全感。婴儿到3~4个月的时候,已经能够准确区别不同的气味,并且会有目的地回避不喜欢的气味,嗅觉极为灵敏。如果爸爸喝了酒把嘴凑近婴儿的嘴边时,他会竭力躲闪。大些的宝宝对各种食物的味道有了选择的能力,嗅觉空间定位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发展,闻到桌子上的苹果香味,目光就会看过去,并通过肢体语言告诉爸爸妈妈,他要得到苹果。 当宝宝看到、听到、闻到某一物品时,他会主动想伸手触摸一下,这说明他的触觉也得到了发展。婴儿刚出生时,手的本能性触觉反应就表现出来了。如当物体碰到新生儿手心时,他会立刻把手指收起,紧握物体。嘴唇和手是宝宝触觉最灵敏的部位,他会经常通过吸吮手指来获得满足。4~5个月的婴儿有了成熟的够物行为,视触协调能力发震来,他能有意识地根据视觉信息指导自己的手臂运动,这种能力不断发展,成为了婴儿探索外在世界的主要手段之一。 婴儿从出生到1岁的阶段是个体身心发展的第一个加速时期,他们所有的生理功能都在不同程度地发展着。随着身体迅速长大,脑和神经系统也迅速发震来。在此基础上,婴儿的心理也在外界环境刺激的影响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从吃奶过渡到断奶,学会了人类独特的饮食方驶从躺卧状态、不能自由行动,发展到能够随意运用自己的双手去接触、摆弄物体和用两腿站立,并学习独立行走;从完全不懂语言、不会说话过渡到能运用语言进行最简单的交际等。这一切都标志着婴儿已从一个自然的、生物的个体向社会的实体迈出了第一铂随着心理和认知的巨展,逐渐适应着人类的社会生活。 让你的宝宝先知先觉起来 1岁,是宝宝在生理、心理、社会意识等方面的觉醒期,他从混沌走向开明,从无知到探索认知。这是个多么大的飞跃啊!在这个阶段,若使宝宝及早得到外界的适当刺激和激励,将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幼儿的多智力。 几个月的小宝宝,主要通过视觉和听觉感受周围的环境,这时应不失时机地为他们创设一个丰富多彩的环境。在宝宝的小床周围挂些色彩鲜艳的玩具,既可以使宝宝看得见,又能使宝宝摸得着,在宝宝独自躺在那里时,这些彩色的玩具可以帮助宝宝解闷,他们会盯着看,产生摸摸它们的心理愿望。当他们把玩具,特别是带有响声的玩具握在手里时,宝宝摇摇就会发出悦耳的声音,心情自然是欢愉的。 宝宝到了3~6个月时,他的动态逐渐丰富起来,视、听能力比前一段有了进铂开始能有目的地伸手抓面前的东西和较长时间地玩胸前的玩具,并喜欢把东西放进嘴里。这时婴儿靠眼、耳、手、口等感觉器官来认识事物。爸爸妈妈不要从卫生的角度去阻止宝宝的这种自我认知过程,他喜欢往嘴里放东西,就把玩具和小手洗干净,任凭他自己“吃”去吧,只要不被他吞进去就行。需要注意的是,要把诸如纽扣、小球、药片、颗粒类的小物件收起,这些东西宝宝可是不能往嘴里放的。不仅要满足他的口欲,还要多带宝宝到处走走,让他多看看外面的世界,给宝宝讲讲各种看到的事物。这时的宝宝当然还不会用语言同你交流,但只要他在听就可以了。 从6个月开始,宝宝就拥有了很了不起的能力。他从会坐,渐渐地过渡到爬行,再到站稳、走路。这一系列的行动能力都在告诉爸爸妈妈:“我长大啦!”在这个过程中,爸爸妈妈一定要扮演好宝宝第一任老师的角色,为他提供一个安全的探索环境,帮助和鼓励宝宝学会坐、爬、站、走等运动技能。 1岁左右的宝宝由于自身能力的发展,对探索自己周围的世界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对什么都想看看、摸摸或把东西放入口中尝尝。并且他对“走”也情有独钟,这时候他们更需要爸爸妈妈的陪伴,一起玩耍,一起“漫游”,一起到处转转。 爸爸妈妈必须了解你的小宝贝这一年中的各方面发育状况,这一年是他一生的开始阶段,只有当他在生活上得到悉心照料,在精神上得到爱抚和热情的关怀,孩子才会建立对这个世界的信任感和安全感,从而为其个性的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独立是这一年的主题 2岁,喜欢亲自尝试的年龄 2岁的宝宝开始有了自己的主意,什么事情都喜欢亲自去尝试。为了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他可以不厌其烦,甚至累得满头大汗也不叫苦,还做得津津有味。比如,搬分量很重的东西,父母怕他累着或是有砸到自己小脚丫的危险,劝他放弃时,他却坚持按自己的想法来。我们经常在大街上看到这样的情境,父母越不让宝宝干什么,他越不听话,誓有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英雄气概”,总是和家长的意愿背道而驰,惹得大人孩子都是一肚子气。 走在大街上,可爱的2岁宝宝喜欢自己跑跑跳跳,而不愿意再像1岁时那样,让妈妈牵着小手,乖巧地跟着妈妈一起走。摆脱了妈妈牵引的宝宝,就像一只逃离樊笼的小鹿,他忽而蹲下身来捡根树枝当使,忽而捡个石子扔着玩,一刻也不得安生。2岁宝宝变得活泼、顽皮、不听话了。他们喜欢到处看,到处摸索,已经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对于父母要他干的事情,总是爱用“不”来回答。对于自己要干的事,往往又说:“我会,我自己来。” 这个时期的宝宝,虽然对爸爸妈妈的依赖性还很强,但是,由于他们能独立行走,并且逐步获得运用物体的动作能力,独立行动倾向也就逐渐发震来。宝宝比以往更加积极、主动地认识和探索周围的世界。 这就是2岁宝宝的可爱之处,他并非存心同父母做对,而是独立性在逐渐建立。2岁的宝宝由于学会走路、掌握了一定的语言并能用双手做事后,一种成就感就油然而生,觉得自己对周围的环境和事物不再是无能为力了,而是有了支配的能力。因此,宝宝的独立自主意识不断地增强并突出地表现出来,开始要在家庭中表现自己的独立能力。这种独立倾向可以从宝宝常用的“我自己”这个词上表现出来。对于可以自己完成的动作,宝宝总是喜欢独立完成,而不需要成人的帮忙,如“我自己走路”“我自己拿”“我自己吃”等。这可是宝宝一个可喜的进铂不要因为宝宝不再小鸟依人、顺从大人而感到失落。 给宝宝插上独立的翅膀 独立能力的培养,守乎孩子未来的终身大事。它对孩子的生活、学习质量以及成年后事业的成功和家庭生活的美满,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力。 如今,许多父母责怪自己的孩子做事缺乏独立性,自理能力差。殊不知,这与孩子无关,该反思的是父母。当2岁的宝宝独立意识开始萌芽时,父母往往出于溺爱心理,或嫌弃孩子做不好,这也不让动,那也不让摸,从根本上剥夺了孩子独立锻炼的机会,把宝宝刚刚萌芽的独立意识扼杀在了摇篮之中。也难怪孩子长大后缺乏自信,没有独立能力了。 一个人独立性的培养应该从小抓起。不要主观地认为,宝宝小,不能累着他,不能任凭他乱来。可别小瞧2岁宝宝的能力,由于自我意识开始萌芽,言语和动作的发展迅速,对周围世界的认知范围逐渐扩大,他们已经能表达自己的意愿,自己喜欢干的事情。也许由于宝宝的动作还不十分协调,走路时容易跌倒,用杯子喝水会泼翻,用勺吃饭会撒在身上,但要允许宝宝失败,宝宝就是在不断地尝试中学会独立做事的。不要认为宝宝笨或是宝宝还不能做这些事情,而去帮助他、制止他、替代他,这样会阻碍宝宝独立性的发展。应根据宝宝独立性的表现,因势利导地对他进行积极的鼓励和引导,尽量给宝宝多提供一些机会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宝宝体会到自己动脑、动手做事的乐趣和喜悦。 想让宝宝养成独立自主的好习惯,还要给他足够的爱和自由。充满温情的、暖暖的爱,能使宝宝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只有当宝宝相信,在他遇到困难时一定能得到帮助,他才会放心大胆地去进行探索和尝试活动。而充分的自由,能为宝宝提供更多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如果总是对宝宝的独立行为进行限制和干预,事事都是爸爸妈妈说了算,就会挫伤宝宝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宝宝的独立性培养就无从谈起了。 那些受到父母充分尊重的孩子,一般来说,他们的自我独立意识也都比较强,并且待人友善,懂礼貌,举止大番这是由于孩子受到应有尊重的良好反应。所以,在与宝宝说话时要注意口气和方尸尽量不用命令的口吻,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宝宝,使宝宝感受到你在尊重他。 2岁是幼儿产生独立意识的敏感期,但培养幼儿的独立性,不一定非要等到他自己有独立意识才开始。早在幼儿七八个月时,尽量将家中的东西收拾好,给宝宝一个安全的空间,让他意识到家就是个安全的场所,他可以自由地学爬、学站、学走。这不仅能帮助幼儿形成独立的性格,还可以使他建立起自信。如果周边的环境过于复杂,宝宝叫妈妈的频率一定会很高,也会更加依赖父母。简洁安全的家居环境,宝宝拿取物品比较容易,也就可以自己做主什么、玩什么,这在无形中锻炼了幼儿独立自主的能力。 孩子终究是要脱离父母的羽翼单宿单飞的,因为他不仅属于父母,还是属于社会的。未来的路要靠他们自己去走。所以,要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帮助他们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让孩子在独立中成长。这样,当他离开父母,走向社会时,才能从容、自信地独当一面,创造属于自己的业绩和辉煌。 ■客体我的产生 宝宝2岁时,能认出自己了 当宝宝到了2岁时,妈妈就会发现,小小的宝宝竟然学会了臭美,见到镜子不愿意走开,对着镜子左照右照,总也看不够。要么对着镜子做鬼脸,要么嬉戏傻笑,举手投足,站立蹲下,简直出尽了洋相。宝宝的这种行为,可不是在臭美,他是在镜子里发现了自己,认出了自己。 给2岁的宝宝看照片,他也能从爸爸妈妈的照片中区分出自己。当看到自己照片的时候会微笑,有时还会对着照片叫自己的名字。这一切都表明,2岁的幼儿已经产生了客体我。 2岁以后,宝宝自我识别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他已经能利用某些特定的分类线索来将自己和他人区别开来。一般来说,在面部特征中,与性别、年龄有关的特征较早成为婴儿关于客体我的知识。宝宝最容易从异性和年长的人的照片中区分出自己。 宝宝在几个月的时候,是没有客体我的意识的,即使看到镜子里的自己,他也认不出来。所以,当他看到镜子中的小朋友时,他会很高兴,觉得有另外一个小朋友在陪他玩。他会对着镜中的小朋友招手、微笑,会伸手到镜子后面,寻找站在后面的那个小宝宝。 宝宝的婴儿时代,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集中在自我认识方面,即把自身和物体分开,把自己和他人分开,从而产生了主体我。他踢球,球滚走了,他知道球和他是两个不同的个体。他也依稀明白妈妈和他不是同一个人,因为当他尿了、饿了的时候,妈妈也不是每次都陪伴在他身边。在他几个月时,连自己这个概念都没有,并不认识自己身体的存在,所以他会吃自己的小手,会抱着自己的小脚丫啃,把身体当成玩具一样看待。以后随着认识能力的发展,逐渐知道了手和脚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 随着宝宝逐渐长大,就有了自我意识,主要表现在知道了自己的名字,并能用自己的名字来称呼自己,这表明婴儿开始能把自己作为一个整体与别人的名字区别开来,开始认识自己的身体和身体的有关部位,如“宝宝的脚”“宝宝的耳朵”等,还能意识到自己身体的感觉,如饿、痛等。 宝宝潜在客体我的认识,大多是在1岁半左右才出现。心理学上有一个非常经典的实验:在婴儿熟睡时,在他们的鼻子上抹上胭脂,醒来后让他们照镜子,结果发现,18个月左右的宝宝会看着镜子,摸自己抹了胭脂的鼻子。也就是说,从这个时候开始,宝宝隐约明白镜中的小朋友好像和自己有点儿关系。到2岁时,就出现了宝宝爱照镜子的习惯,那是他已经明确地确定,镜子里的那个小朋友就是他自己。 帮助宝宝认识他自己 要想让宝宝尽快认出自己来,最好的方式就是游戏。2岁的宝宝不是喜欢照镜子吗?可以陪同宝宝在镜子前观察自己,让宝宝做出不同的姿势与表情,或是在不同穿着的情况下看看自己的样子,使宝宝能尽快熟悉自己。 家中那些宝宝的照片和录影带,也是让宝宝认识自己的好渠道,经常和宝宝一起观赏这些图像,询问宝宝知不知道自己在哪里,并请他找出来,或是指着宝宝的照片询问“你猜这是谁”。如果宝宝还不能很好地认出自己,父母可陪他多做练习,让宝宝有足够的机会来充分认识自己。 当宝宝能够快速、准确地认出自己时,就可以带着他进行打扮游戏。给宝宝戴上一顶奇特的小帽子,或者给他穿一件爸爸的西装,在2岁宝宝的眼里,这是个很迷人、很有趣的游戏。这会让宝宝有机会看到改变的过程和结果,在不同的装扮下也能准确地认识自己。 等宝宝语言表达能力成熟后,一家人可以一起玩“你是谁”的游戏。一人问“你是谁”,另一人很快地说出自己的一个特点,然后接着问下一个人,如果谁都说不出来,就要被罚表演节目。开始的时候,宝宝可能会说“我是明明”“我很漂亮”等。等游戏玩得多了,慢慢地,宝宝对自己的描述会越来越丰富和具体,比如“我眼睛大大的”“我能自己吃饭”“我会唱很多歌”等。 幼儿的自我意识很薄弱,他的自我认识主要来自他人对自己的看法与评价,尤其是他心目中权威人物对自己的评价,这些评价往往对幼儿具有很强烈的暗示作用。所以,要有意识地发现、赞美宝宝的优点和特点,给予他正确的评价,帮助他了解自己是与众不同的个体,从而增强宝宝对自我的认识,形成较为积极的自我评价,树立自信心。 在宝宝认识自己的过程中,父母的引导很重要,可以使宝宝能很快认识自己、熟悉自己。在陪同宝宝一起成长中,父母不要偷懒,不要等待宝宝自然“瓜熟蒂落”。积极引导宝宝认识自我,利于宝宝心智的发育。 第一反叛期来临 “叛逆”的小孩 爸爸妈妈还沉浸在小孩温顺听话的幸福里,突然有一天,他又开始大声对你说“不”了。你愕然:这才不过半年的时间,怎么这个温顺的小孩就不见了,又变成了之前那个天天发脾气、闹情绪、让人头疼不已的孩子? 本以为之前经历过这些事,现在处理起来会轻松很多,没想到过了一段时间你发现,三岁半的小孩叛逆起来与以前他闹情绪还是有很多不同之处的。 三岁半的小孩凡事都说“不”,不管是他想做的还是他不想做的,只要是爸爸妈妈说出来的他都会直接拒绝:“不,我不要!”而两岁半的小孩只会在遇到自己不想做的事情时说“不”,而且,只要爸爸妈妈稍微哄哄他,他就会转变态度,但三岁半的小孩就没那么好哄了。 不听爸爸妈妈的吩咐,与爸爸妈妈对着干是三岁半小孩叛逆的最大特点。天气转凉了,早上起床时你让她穿上外套和裤子去幼儿园,她偏偏要穿纱裙,不管你怎么给她讲道理,她就是不听,你强行给她穿衣服,结果她又哭又闹,躺在床上打滚,还把穿到一半的衣服使劲脱下来,最后,她还是穿着纱裙去幼儿园了。路上,你问她冷不冷,她冻得浑身打哆嗦却还嘴硬说不冷。 固执、任性也是三岁半小孩的显著特点,他不想吃饭的时候就坚决一口也不吃,中午不想睡觉就说什么也不睡。三岁半的小孩还越来越喜欢向爸爸妈妈提各种各样的要求,要是爸爸妈妈不满足他们的要求,他们就会大哭大闹地发脾气。他们还喜欢与别人比较、竞争,喜欢别人说自己好,处处想占上风,与小伙伴的关系非常不稳定,变得爱发脾气、爱吵架、爱哭,情绪波动非常大。 脑子里的“独立小孩”在作怪 看到孩子的这些反应,对幼儿心理稍微有些了解的爸爸妈妈就知道,这是孩子的叛逆期到了。其实,孩子的叛逆期有两个,一个是三岁左右出现的“第一反叛期”,另一个是十三岁左右出现的“第二反叛期”,也就是“青春叛逆期”。 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三岁半左右才出现叛逆呢?其实不是的,因为每个孩子的发育情况不同,有的孩子可能在三岁之前就出现了叛逆,而有的孩子的叛逆期也可能推迟出现,而大多数孩子都是在三岁半左右的时候出现叛逆。那为什么孩子的叛逆期会在他三岁多的时候出现呢? 这是因为,三岁左右的孩子大脑发育已经相当好,虽然还没完全成熟,但已经从婴儿期过渡到幼儿期,也积累了很多生活经验,而且语言也已接近成熟,认知能力得到很大提高。还有很关键的一点是三岁左右的孩子完全可以脱离大人的帮助走很远的路,这使他们可以探索更多自己感兴趣的事,让他们觉得原来脱离了大人的生活是如此美好。所有的这些发展都使得三岁左右的孩子开始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并表现出强烈的独立意识和愿望,他知道自己是和别人不一样的,自己可以独立做事情,不需要受别人的干涉和安排,可以控制事物,还能对一些事情做出初步的判断。 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孩子的主观能动性也越来越强,对爸爸妈妈的要求和吩咐也越来越有选择性。如果爸爸妈妈要求他必须那样做,他就会反抗,在爸爸妈妈看来,孩子的表现就是不听话,闹独立,你叫他往东,他非得往西,出现“逆反心理”。 用爱“融化”孩子的反叛 处在反叛期的三岁小孩总是很让爸爸妈妈头疼,哄过了,道理讲过了,屁股也打过了,可是孩子还是不听话,固执任性。于是,有的爸爸妈妈就认为孩子就这样了,脾气性格改不了了,殊不知,优秀的孩子是因为有优秀的教育方法。如果爸爸妈妈的教育方式不对,那不仅不能引导孩子正常发展,还可能会加剧孩子的逆反心理。 有的爸爸妈妈嫌孩子太固执、任性,其实听话的孩子将来未必能成大事,太听话的孩子往往没有主见,遇到什么事情都不能自己拿主意,凡事要靠别人。而固执的孩子长大后往往都比较有个性,比较有自己的想法,遇到事情不会被别人牵着鼻子走。可见,固执未必是件坏事,爸爸妈妈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适时引导。 孩子哭闹、任性、不听话总是有原因的,不是所有的反叛行为都是无理取闹,爸爸妈妈首先要怀着一慨孩子的心来把原因弄清楚,而不是孩子一出现反抗情绪就开始斥责、打骂他。三岁的孩子自我意识强,再加上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喜欢东摸摸、西看看,尤其是对爸爸妈妈不允许他们碰的东西感兴趣,比如插座。 插座是孩子都喜欢的一个东西,他们想知道插座上面那一个一个的小黑洞里面藏着什么,所以他们就喜欢用自己的手指抠插座,甚至想把插座拆了。这时候如果爸爸妈妈看见了就会立刻制止孩子,告诉孩子说玩插座危险,但孩子正玩得开心,他可不知道什么是危险,于是继续玩,结果爸爸妈妈就觉得孩子不听话、和自己对着干,就又制止孩子,孩子不听话继续玩,然后,爸爸妈妈的打骂和孩子的哭闹就自然而然地出现了。 其实,爸爸妈妈如果能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好奇心和兴趣,在家里放两个备用插排,当孩子想玩的时候就拿出备用插排来给他玩,那上面的那一幕就不会再出现了。 三岁的小孩虽然自我意识增强了,但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常识还太少,不知道什么是危险,经常会做一些爸爸妈妈不允许的事情。这就需要爸爸妈妈用爱心来包容孩子,想办法既满足孩子的兴趣又让他远离危险,而不是单纯地制止孩子,又不给他提供其他发泄情绪的渠道。 有些时候,面对孩子的固执和任性,爸爸妈妈不必过于担心,顺其自然就好,因为你的孩子可能是到了执拗敏感期,等这个敏感期过了之后,他也就恢复正常了。比如有的孩子本来生活很规律,突然有一天,该吃饭的时候他不想吃饭,你问他是不是哪里不舒服,他说没有,你给他讲道理,他说知道但就是不想吃,你说喂他吃饭,他也不让,你再说下去,他就很委屈地哭了;该午休的时候他不睡觉,任凭你怎么劝他他都不肯躺下;等午休结束了,他说自己想睡觉,不想出去玩。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他也天天如此,这很可能就是孩子进入执拗敏感期了。 执拗期的幼儿一定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情,他是在发展和建构自我意识,如果遭到拒绝,他就会烦躁、痛苦。这时爸爸妈妈和幼儿园老师要尊重他的选择,不要认为他适意在和大人做对,也不要强行改变他的行为,而是尽可能地给他提供一些条件,让他顺利度过这段敏感期,他将由此获得快乐和顺从。 总之,面对反叛期的孩子,爸爸妈妈要给孩子更多的爱,尊重孩子、信任孩子,放低姿态把孩子当朋友一样平等对待。如果不是唠叨就是打骂,把自己的话当权威,那只会让孩子更加叛逆,更加想挑战权威来证明自己。做爸爸妈妈的应尊重幼儿心理发育的规律,掌握幼儿心理学知识,冷静分析孩子出现逆反心理的原因。如果是自己的教育方式不对,那就改变自己的方式和态度;如果真是孩子无理取闹,爸爸妈妈不妨采取冷处理的方尸事后再对他进行教育和引导,千万不要“犟过孩子头”而火上浇油,把事情搞得更糟。 |